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-僧俗語辯經」標籤的文章

頂聖如來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-僧俗辯語經

圖片
頂聖如來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 僧俗辯語經 學習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僧俗辯語經 (一) 論文正誤        一提起我的論文,有些人就會產生許多說法。有說是天書, 需要破析,有說是談禪理,處處潛伏禪機,還有的說是儒道莊老 哲學,不見現代科學。這些說法都是笑話,論文就是論文,哪裏 是甚麼天書?我的論文主要是集多元化哲學科學為一體,內容頗 為深廣,為了言簡意捷,靈活透關地表達意思,就只有採取半白 文言的表達形式和手法。至于認為論文為禪機佛語,儒道莊老之 後繼,那是人們錯誤領悟了文中的一些詞語典故的原因。實際 上,佛教雖為外來的宗教文化,卻對我國傳統文化,以及人們日 常生活,包括文人遣詞造句、百姓日常用語,影響是頗為深廣 的。例如:無事不登三寶殿、孽障、叫喚、功法、巧用、安樂、 百味、打包、奴婢、宏願、有無、先輩、自覺、覺悟、決定、吉 祥、解脫、讀誦、歡喜等等,不計其數。僅以“名”組成的詞, 如名望、名義、名利等就不下五百個,以“一”字組成的詞,包 括一身、一日、一層、一面、一剎那、一枝花等就不下一千個。 我可以說,凡是寫文章的人,隨時都要用上以上的佛家詞語,何 況以上詞語為佛家詞語萬分不及其一。人們對平常用佛語佛詞已 習慣成自然,以為是祖宗傳授,不知道都來源于佛家用語和佛家 籍典。至于對那些不常用的佛語詞而又為漢文化所早已吸收施用 的,有人就統統認為是在講佛法和儒道之論述。如果按照這種平 見的觀點去看問題,那麼,不是哪一本書都在談佛教和儒道嗎? 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和錯誤,主要是知識平庸所造成的。凡是做 學問的人都知道:“要得才橫奪天工,必將諸識尋根窮。”因這 緣故,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,歷來對各個領域的知識我都喜歡學 習,並竭盡全力去探討,去問一問為什麼,包括現代哲學思想知 識,儒釋道當然也不例外。        要說談佛家禪理的論文,我曾作了幾篇,也可以向大家介紹 其中一篇《僧俗辯語》。這篇文章是我二十歲那年所作。其產生的 起因當歸我的一位好友辛寂老法師。辛寂大和尚八歲出家,二十 二歲破初參時,做寶光禪堂綱領主持,禪定頗深,曾在寺內打餓 七禪定,圓滿殊勝。至今,寺內比丘一提辛寂大師,都異口同聲 讚揚:“和尚打禪七、七日七夜不食...